漫話西藏民俗-萌繪藏地風情

发布时间:阅读次数:

漫話西藏民俗,萌繪藏地風情,領略雪域美景,品味聖地天堂。
題:西藏越野車俱樂部
文:達叔   《漫話西藏民俗》
繪圖:才吉大人 《萌繪藏地》
西藏攝繪主義工作室
才吉大人:自畫像
2016您好,扎西德勒~
 
藏族:
        
      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是青康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是跨境民族,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四川省(康藏高原)、青海,此外雲南滇西北、甘肅甘南等地區也有分布。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曆新年:買年貨
       藏曆新年前置辦年貨,是藏家一項很重要的年前準備工作。
  以拉薩沖賽康和八廓街為主的西藏各大節日市場都會異常的繁榮。家裡無論是主婦還是男人們,也都會根據家中過年所需,在市場上大淘一番。
  跟着媽媽上街是最開心的事情,因為媽媽總會在置辦年貨之餘,給孩子們也順手買一下小零食。
  年味在這一刻總是爆棚。 
藏曆新年:大掃除
      藏曆新年前,藏族人家皆會進行全面徹底地大掃除。
  這一天,家中無論老小,全部出動,盡己所能地為乾乾淨淨、整整潔潔地迎接新年的到來做出自己的勞動貢獻。
  爸爸是總指揮、媽媽負責洗洗涮涮、孩子們擔負著掃地抹桌倒垃圾。
  勞動中,各自不時聊着工作生活中的輕鬆話題。說到幽默處,個個笑得人仰馬翻。
  歡快中,勞動會在晚上收尾,看着窗明几淨、一家人康健快樂,都會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
  忙累的一天,但是臉上總是綻放着會心的微笑。 
藏曆新年:風乾肉
 
    每年“甘丹昂確”之後的兩周里、農曆冬至左右,藏曆也就入了九(冬天裡最冷的時候開始了)。
 
  這時,牧區也進入冬宰期,市場上也會多了很多氂牛肉。
 
  家家戶戶準備“風乾肉”的時候也來臨了。
  因為,只有天氣夠冷,風乾出來的氂牛肉味道才會更加鬆脆而純正。
 
  買回家的肉,經過“庖丁解牛”式的處理,切成肉條晾在自家院落中通風、陰冷的角落裡。如果天氣給力,不出兩個月,足以讓風乾肉新鮮出爐。   每每此季,兄弟姐妹們就會背着大人們,出門進屋之時,偷偷提前摘下一二,藏在自己口袋裡作為冬日裡的最佳零食。   當然,在父母的組織下,全家一起下肉之時,便可大膽地、美美地、光明磊落地吃上幾口啦!   更多的,等過年,家家戶戶的客廳待客之食,都少不了它!   屆時,大塊兒朵頤便是!
藏曆新年:炸卡賽
 
      “卡塞”:藏語,油炸面果子,藏民族在藏曆新年裡不可或缺的零食。
 
  每年藏曆新年臨近,藏族人家便會找一個稍閑的日子,一家人齊心協力完成炸“卡塞”的任務,是為家裡備下年貨的重要活動之一。   記憶里,爸爸總是圍着鍋台上的油鍋轉,媽媽和姐妹們都會一起和面、做出各種花色的面果子,兄弟們總是對剛出鍋的“卡塞”垂涎覬覦。   從這一天開始,生活里也開始處處溢滿濃濃的年味兒。   這一美好的畫面,深深印在人們心底那最溫暖的角落裡。   如今,更多的人家,很少自行開火製作“卡塞”,而是選擇在市場購買現成品。   如此溫馨的場景和畫面正漸入記憶而不再。   當有一天你發現“卡塞”越來越不好吃,不再是童年裡那個香香的味道,且依戀過去一家人圍在廚房裡那些其樂融融的畫面時,是否倡議:“我一起自己炸起來!”
風馬:隆達,藏語音譯,指風馬旗。圖中為風馬旗的一種——“風馬片”。主要用作對天神、山神、贊神和龍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動時祭獻拋撒的吉祥物,也可作為供奉物成組懸掛或張貼於室內外。大者尺余,小者僅幾厘米。最常見的就是風馬圖像印在四五公分見方的紙片上,這種風馬紙片成千上萬地印製,它也作為一種祭祀用品,煨桑時撒在噴吐飄飛的煙縷上,隨着香煙飛升起來。
轉經:
  佛教講輪迴,既有輪則必有一迴路,然轉經一圈即代表着信仰在一定程度上的圓滿。
  聖城內的轉經活動,主要以大昭寺釋迦牟尼佛(佛祖12歲等身像)為核心進行。
  沿佛殿四周的轉經甬道一圈為“囊廓”,是內圈;繞大昭寺一圈為“帕廓”,是中圈;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一圈為“林廓”,是外圈。
  當然,各大小寺院所依之經幡飛舞的山巒、各色佛塔、千姿百態的神山聖湖也都可以是轉經的核心。 
放風箏:
 
  在西藏,秋季放風箏的習俗已經延續了千餘年。 拉薩風箏,作為西藏風箏的代表,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式風箏,多為菱形,講究彩繪和風箏線上玻璃碎粉的製作以及空中打鬥技巧。
頂禮:          在雪域高原,經常可見磕拜長頭者,以表示對佛的敬禮。駐立於某一處,反覆磕拜者在寺廟和佛堂居多。一步一磕,長途跋涉至目的地,多見於從各地區通往拉薩的各條主要道路。
辯經:
            在藏傳佛教的格魯派中尤為受到重視,在格魯派的各大寺院內,僧人自幼就要修習辯經之法,通過不斷的辯論來獲得對佛法最精深的理解。辯經多在露天場所舉行,僧人們穿紅袍分組辯論。辯論組合包括: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多種形式。站立的為提問者,答辯者均席地而坐。  
朵瑪:        是藏語音譯,意為“食子”,主要由糌粑捏成用以供祭祀的食品,其上還會有黏貼小的酥油花。 
   辛繞米沃齊創建了雍仲苯教後改變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變了殺生祭神等等,而採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種綵線花盤的形式來代替原始苯教中要殺生祭祀的動物,減少了殺戮。 
   這就是朵瑪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 
   朵瑪和酥油花也被其他藏傳佛教的教派廣泛用來做供品並成為了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我們現代藏族的許許多多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 
  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雍仲苯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苯教的遺俗。  
賽氂牛: 
         是藏族的傳統體育項目。由經驗豐富的騎手駕馭性情暴躁的耗牛進行賽跑比賽。
         原本在每年藏曆11月25日進行,現已經成為望果節和雪頓節等藏族民俗節日里的精彩表演項目。
         比賽時,騎手待於起跑線,發令後即馭牛疾奔200-300米,以先到終點者為勝。 
巴讓肖“骰子遊戲”:
          藏語叫“肖”,是藏族傳統的民間娛樂遊戲之一。
         “肖”既是較量智慧的競技活動,也是消遣尋樂的娛樂方式。由於骰子遊戲適合藏民族的生存環境、地理條件和生活習俗,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至今在藏區的每個角落都散發著它獨有的氣息。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種遊戲擁有上千年的歷史。《米拉熱巴傳》中提到尊者米拉熱巴的父親時,就有提到這個有趣的遊戲。這種遊戲中,對於骰點數字相關的、結合生活的念詞是最有趣的,有如民謠,卻深刻表達和記錄著普通人的市井生活。
      如今,夏日的林卡,藏式酒吧,家庭聚會等等場合時常可見“肖”的遊戲。
 藏族沐浴節:
         每年夏末秋初,世間萬物之精華已融和於水。此秋水,一甘、二涼、三軟、四輕、 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尤其經“金星”照耀後,更成為聖水和藥水,浴之如葯浴!又稱,“嘎瑪日吉”,經史800餘年。
      傳說:相傳,很早以前青藏高原發生了罕見的瘟疫,人畜大量死亡。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派七仙女從玉液池取來七瓶仙水,倒在西藏所有的河流里。當夜,老百姓都在夢中看到一個面黃肌瘦,遍體瘡痍的姑娘跳進清澈的河水沐浴後,病態全無,容顏照人。 
       從此,每年夏末初秋,當“噶馬吉日”(金星)出現的七天里,城市,農村和牧區的男女老少全家出動,紛紛走向江,湖,河,溪畔,搭起帳篷,圍上幃幕,鋪上卡墊,在水中嬉戲,游泳。婦女也毫無顧忌地在水中沐浴。中午一家人在外野餐,品嘗醇厚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盡情歡度這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抱石頭:
        是藏族一種舉石頭較量臂力的運動。
   抱舉石頭比賽方法多樣,一般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將重約一百五十公斤的石頭或裝滿沙子的皮袋抱起,然後從胸腹部抱至肩上或從腋下移到背上,負重走圈,走圈多者為勝。第二種是先把重約一百至一百五十公斤不同重量的石頭抱至肩頭,然後從肩部向後拋,以拋得遠者為勝。第三種是比賽前先在重約一百至一百五十公斤的圓形石頭表面上塗抹上酥油,使之膩滑,不易抱住。參賽者首先彎腰將巨石抱起,然後逐級抱至雙腿、腹部、肩膀上,最後將石頭從後背拋至地面,即為成功。第四種是也將石頭抹上酥油,按第一種或第二種方式比賽。第五種比賽方式是參賽者把石頭抱至左(右)肩頭經過頸部移到右(左)肩頭,再抱回胸部,周而復始,以次數多少定勝負。 
打阿嘎(舞蹈藝術場景)
 阿嘎:
              是藏族一種修築屋頂或屋內地面的傳統方法(建築工藝),利用當地特有的被稱之為“阿嘎土”(藏語名稱。高原溫帶半乾旱灌木叢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混合後鋪於地面或屋頂,再以人工反覆夯打使之堅實、平滑、不滲漏水。 
              勞動者手執木夯,分成組,在勞動時此起彼伏地唱着夯屋頂時的勞動歌。歌聲統一着步調,木棒夯土的聲音是節奏,一輪又一輪地合唱。這就是“打阿嘎”。 
          也被藝術化為一種反映勞動場景的舞蹈,進行舞台表演。 
 押加:  
           又稱“大象拔河”和“藏式拔河”,在西藏已有百年的歷史。在四川藏區,類似的活動稱為“賁牛”。甘孜藏族自治州還有一種把腰帶套在脖子上、面對面站立的拔河遊戲,稱做“格吞”。 
     押加這項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是在西藏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民族生活習俗基礎上產生的,並以獨特的形式世代相傳,深受廣大藏族群眾的喜愛,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得以保存和發展。 
     在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中押加為表演項目,1999年第六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押加被正式定為競賽項目。 
     押加的活動形式有大象拔河、頸力比賽、腰力比賽和手力比賽等。在藏區押加比賽開展得很普遍,一到節假日各地都舉行押加比賽。平日農牧閑暇時,在牧場上、在田間,人們相互把兩條背帶或腰帶連在一起,以遊戲的形式練習和比賽。 
  由於押加的基本技術、比賽規則和場地設備比較簡單,因此是一項比較容易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此項運動不受年齡的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故此,它可以吸引更多的群眾來參加這項運動。 
   押加比賽在平整硬質地面上進行。比賽場地為長方形,寬2米,長9米。 比賽時,由兩名運動員在比賽場地上,將一條長綢布帶做成的圓環分別套於頸部(帶子從兩腿間通過),四肢着地並背向對方,向自己的前進方向奮力爬進,以一方將置於兩者之間的墜條拉過自己一側的決勝線為勝利。
  甜茶:        是衛藏地區藏民族日常非常喜愛的一種熱飲。主要原料為牛奶、紅茶和糖。 
  據考,甜茶源自印度,進而風靡藏地。其口感不一,個人喜好也有所區別。因此對甜茶有着不同喜好的人們總是前往契合自己口味的甜茶館。 
  喝一杯甜茶,品嘗一碗藏面,和親朋小聚閑聊,在高原慢生活里,是一份愜意的享受。 
  在拉薩,甜茶館遍布大街小巷,已經成為拉薩人日常休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遊客體會和感受高原慢生活的好去處。 
歡樂的“吉韌”
 
            吉韌,號稱“藏式檯球”的藏族民間傳統體育娛樂項目。
            吉韌桌面形狀像圍棋盤,長、寬均約一米左右,四邊嵌有木板條,四角各有一個洞口。
          吉韌的棋球均為餅狀的木質棋子,母球稱為'安則',以手指彈(tan)擊,擊打棋球,棋球分黑白兩種,各有9個,分屬於對方。此外,還有一個叫'多瑪布'(紅色棋球)。
  '多瑪布'必須是在打進了屬於自己的一個以上的棋球後才能打擊。而決勝時,則必須先打進'多瑪布'後,才可以擊打9個棋球中剩下的部分。 
賽馬:
            藏語稱'達久'。是藏族十分喜愛、流傳最廣的體育運動。西藏的騎術歷史悠久,據《唐書·吐蕃傳》記載,吐蕃有一種通訊騎兵,稱'驛人',他們經常攜帶七寸金箭,往返奔馳於驛站之間,傳達信令。《因語錄》說,這種驛人'日行數百里,使者上馬如飛,號為馬使'。可見他們的騎術是相當精湛的。 
     據史書記載,第一次賽馬會是在桑耶寺落成慶典時,約在公元729年,那次賽馬一連進行了半個月。從壁畫來看,傳統比賽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長距離賽馬跑,以快慢決勝負;還有一種是在中心點一騎士駐馬而立,另有兩騎士從等距離的兩個地方相向飛馳,以先至中心者為勝。 
     然而,在民間,還有一種賽馬,時常出現在望果節里,以御馬拾哈達的方式進行,尤具民間民俗特點。


目的地

西藏旅游景点
拉萨旅游景点
林芝旅游景点
日喀则旅游景点
转经筒
山南旅游景点
昌都旅游景点
那曲旅游景点
阿里旅游景点

↑热搜词:珠峰 布达拉宫 纳木错 川藏线
快速查询您将去西藏旅游的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欢迎美国的朋友来西藏旅游!

購物車

購物車當前 0 商品.
小計 : ¥0RMB
 結帳
語言: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mobile/手机版    貨幣: 
0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30-22:30

选择以下的方式马上沟通:

客服
热线

189-0891-0321
7 X 24小时客服服务电话

微信
客服

官方微信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