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嘎皮央遗址导游词

发布时间:阅读次数: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参观的是东嘎皮央遗址。

  东嘎皮央遗址,位于札达县城北面约40公里处,绵延2公里,分为东嘎皮央建筑遗址和石窟群。东嘎皮央遗址,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是当年古格王国兴建的八大寺院之一,曾是古格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我们现在是在扎布让区东嘎乡的皮央村,东嘎皮央遗址就坐落在一个于涸的河岸台地约90米高的山丘上。建筑遗址主要分布在山脚、山腰及山顶的南北两侧,总面积逾万平方米。这里有佛殿、民居、窟洞、佛塔、石窟等,是一处由寺院、城堡与石窟、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石窟,分布在山体的前山与后山。当地传说这里洞窟的数量是“前山一千”、“后山一千”。皮央前山的山脚,有一块高大的台地,名为“格林塘”,上建有古老佛寺与塔  林。前山的山腰和山顶上,分别残存着早年佛寺的杜康大殿,与高级僧舍“拉不让孜”的遗址,与石窟群混为一体。后山上,则残存着宫殿、护法神殿以及大量的洞窟遗址,总体规模宏大。其中,贡康,即护法神殿,系开凿于山岩内的洞窟殿堂。窟内顶部尚残存开凿的痕迹,洞口坐北朝南。洞内北面残存佛座,为莲花座。其中原塑有护法神古鲁金贡布,现已不存。窟内,各壁残存有大量壁画。东壁上绘有历代萨迎祖师像,下绘度母、护法神像等。右上角绘有一披甲武士。武士的装束与古格故城壁画相同。南壁右侧上方绘高僧像,中排绘制二尊依估神像,当中一尊为象首人身,下左方有身背背篓一排6人,头缠白毛巾,着靴,穿长袍人。其下方另有骑马、牵马人6名,头前一个为引导,后队马匹皆驮物品,似表现进贡场面,上方绘制八宝、法器等。此幅壁画的右侧,主尊为一护法神。其周围环绕以经卷,牛角及头戴萨迦帽的骑马人5名。北壁,绘有大鹏鸟,两侧用黑色颜料绘出犬、山兔。山兔的头 发呈“闪电式”,与古格故城金科拉康内所绘的山兔形象相似,背光两侧,绘有多臂依估神像。护法神殿洞窟,是遗址中保存较完整的建筑。

  这里是杜康,也就是集会殿,位于贡康东侧的山坡上。由门廊、大殿组成。门廊原为4柱,大殿16柱。现除墙体保存较好外,屋顶、门框、立柱等皆已不存。残墙体高约5—8米,墙基为石砌。墙体系土坯砌筑。门廊为横长方形。大殿平面为矩形。殿内壁画,因长年雨水冲刷,已部分模糊不清。

  殿内的佛塔遗址共有2处,一处为单独的佛塔,方形基座,上部建塔体,基本保存完好。基座上,绘有红、白两色,绘制有护法狮子等图案;另一处为塔林,位于杜康殿东侧坡下,共9座,形制大小基本相同,以“1、2、3、4”的方式排列,塔林呈土黄色,毁坏严重。

  宗山,位于遗址最东端的一小山包顶部,名为“克松朗杰宗山”。据传为古格王国后裔米旺朗杰所建。建筑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现仅存墙体。宗山之对面山梁,还有废弃的房屋建筑,为皮央寺州日址。窟洞的分布相当密集,环绕山体,层层分布于山脚、山腰和山顶,大部分可能为民居。洞内遗有被烟熏黑的痕迹。洞形状有单室、双室、多室之分,还有上、下分层贯通的双层洞室。  

  平面形状多呈圆角矩形。粗略统计,总数可能超过2000座。这表明,当时居民的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今天。皮央遗址规模宏大,建筑遗迹种类丰富。根据在遗址中所采集到的铁铠甲片形制来看,与古格故城的洞内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贡康洞中还保存有战刀数柄,也与古格同类器物基本相同。

  现在我们去的是东嘎石窟群,它离皮央约2公里,位于东嘎村北土山岩之上。它是西藏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

  石窟的类型包括供佛礼拜的礼佛洞、修行起居的僧房窟、堆放杂物的仓库窟以及安置高僧骨骼的灵塔窟等。其中,礼佛窟中残存着大量绘制精美的壁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属阿里最古老、最早期的壁画。

  壁画大致上划分为10类题材,即佛像、菩萨像、各类女尊像、高僧祖师像、护法神力士像、供养人像、佛法故事、说法图、礼佛图、密教曼荼罗、各种装饰图案纹样。

  这些当中,最为精彩的是曼荼罗,绘得非常精彩。其颜色淡雅,特别精细,很具研究与考证价值。壁画上的动物装饰图案也非常吸引入,造型独特,5U致美观。洞中,供养人的形象也绘得很生动(供养人即是出资开凿石窟并弘扬佛法,同时千古流芳之人物)。他们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真。供养人,无论男女都身穿一种带着三角形大翻领的服饰。袖长过手,衣领、衣边、袖边上均镶有花或图案。男子头戴一宽沿帽,或扎头巾;而女子则多梳发辫,分数股盘绕在头顶,佩以头饰。

  菩萨的服饰特点基本一致。束高售,头戴三花、五花宝冠。耳饰大环,佩项饰,或有理珞。上体赤裸,佩有臂钏、手锣等。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手持物或结印,身后有头光、背光环绕。菩萨像中的观音菩萨多作立姿。如东嘎1号窟中,所绘的11面观音像,体态丰腴,面容娇美,亭亭玉立,神情动人。在造型艺术上,最富于变化的则是各类女尊像。她们造型生动,变化丰富,是西部石窟壁画中最为精美的部分,很具高超的艺术水准。用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其轮廓,用具有明、暗变化的晕染法,突出其丰满的女性体态,塑造出一个个艳丽动人的“壁上美人”。

  石窟中飞天,同印度、新疆、敦煌等地的佛教石窟艺术一样。飞天,是东嘎石窟壁画中最为生动活泼的“小天使”。飞天,也称为“犍达婆”。在佛国世界里,是一种能飞行于天空中的供奉菩萨,其职司在佛说法时于天空中散花,能奏乐、善飞舞,且满身香气四溢,故又被称为“香音之神”。在东嘎石窟中,飞天 主要绘制在曼荼罗上方的两侧以及佛龛中佛像的两旁。她们头戴花冠,上身或袒露,或着紧身短袖衣。双手持乐器或供器。有的头顶上遮盖有华盖。飞行的姿势,都是上体仰起,但双脚的姿势各有不同。有的一足伸直,一足从膝部以下向后弯    曲;有的则两足均朝后翘起,膝部微曲。佛像上方所绘的飞天,双腿与身躯的变化十分丰富多彩,再配以天衣、帛带的上下飘飞,便产生出不同的飞行动态,充分显示飞天千姿百态的风 貌。

  动物有龙、风、狮、羊、牛、马、鸭、雁、象等不同的种类。有些动物并不是阿里高原的物种。还有一些动物则属于佛教中的神化动物,如孔雀、摩羯鱼、龙鱼等,形象夸张多变,显然是来自其他文化。这些图案,尤其流行“对兽”这种构图形式。如双龙相缠绕,双鹿对鸣,双凤对立等图案。还有复合式的五鹿相环绕、八凤相环绕、一虎逐三羊、一狮逐二羊等动物组合图案。这些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可能受西域佛教的影响。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这种壁画风格。

  植物图案,以树木为主,其他有花草、果物等。树木多作背景出现,其形状大多夸张成掌形、花冠形、蘑菇形、三角形等。花草中除了具有佛教特殊意义的莲花外,在装饰性的图案中比较多见有忍冬卷草以及缠枝花草。这些千变万化的花草树木,几乎把石窟的每一空白都装点得流芳溢彩。



西藏旅游景点

西藏旅游景点
拉萨旅游景点
林芝旅游景点
日喀则旅游景点
转经筒
山南旅游景点
昌都旅游景点
那曲旅游景点
阿里旅游景点

↑热搜词:珠峰 布达拉宫 纳木错 川藏线
快速查询您将去西藏旅游的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欢迎美国俄亥俄州都柏林的朋友来西藏旅游!

预订夹

订单当前 0 路线.
小计 : ¥:0元
 下一步
语言: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mobile/手机版    货币: 
0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30-22:30

选择以下的方式马上沟通:

客服
热线

189-0891-0321
7 X 24小时客服服务电话

微信
客服

官方微信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