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嘎皮央遺址導遊詞

发布时间:阅读次数: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參觀的是東嘎皮央遺址。

  東嘎皮央遺址,位於札達縣城北面約40公里處,綿延2公里,分為東嘎皮央建築遺址和石窟群。東嘎皮央遺址,建於西元10世紀左右,是當年古格王國興建的八大寺院之一,曾是古格王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我們現在是在扎布讓區東嘎鄉的皮央村,東嘎皮央遺址就坐落在一個於涸的河岸台地約90米高的山丘上。建築遺址主要分佈在山腳、山腰及山頂的南北兩側,總面積逾萬平方米。這裡有佛殿、民居、窟洞、佛塔、石窟等,是一處由寺院、城堡與石窟、塔林組成的大型遺址。石窟,分佈在山體的前山與後山。當地傳說這裡洞窟的數量是「前山一千」、「後山一千」。皮央前山的山腳,有一塊高大的台地,名為「格林塘」,上建有古老佛寺與塔  林。前山的山腰和山頂上,分別殘存著早年佛寺的杜康大殿,與進階僧舍「拉不讓孜」的遺址,與石窟群混為一體。後山上,則殘存著宮殿、護法神殿以及大量的洞窟遺址,總體規模宏大。其中,貢康,即護法神殿,係開鑿於山岩內的洞窟殿堂。窟內頂部尚殘存開鑿的痕跡,洞口坐北朝南。洞內北面殘存佛座,為蓮花座。其中原塑有護法神古魯金貢布,現已不存。窟內,各壁殘存有大量壁畫。東壁上繪有歷代薩迎祖師像,下繪度母、護法神像等。右上角繪有一披甲武士。武士的裝束與古格故城壁畫相同。南壁右側上方繪高僧像,中排繪製二尊依估神像,當中一尊為像首人身,下左方有身背背簍一排6人,頭纏白毛巾,著靴,穿長袍人。其下方另有騎馬、牽馬人6名,頭前一個為引導,後隊馬匹皆馱物品,似表現進貢場面,上方繪製八寶、法器等。此幅壁畫的右側,主尊為一護法神。其周圍環繞以經卷,牛角及頭戴薩迦帽的騎馬人5名。北壁,繪有大鵬鳥,兩側用黑色顏料繪出犬、山兔。山兔的頭 發呈「閃電式」,與古格故城金科拉康內所繪的山兔形象相似,背光兩側,繪有多臂依估神像。護法神殿洞窟,是遺址中保存較完整的建築。

  這裡是杜康,也就是集會殿,位於貢康東側的山坡上。由門廊、大殿組成。門廊原為4柱,大殿16柱。現除牆體保存較好外,屋頂、門框、立柱等皆已不存。殘牆體高約5—8米,牆基為石砌。牆體系土坯砌築。門廊為橫長方形。大殿平面為矩形。殿內壁畫,因長年雨水沖刷,已部分模糊不清。

  殿內的佛塔遺址共有2處,一處為單獨的佛塔,方形基座,上部建塔體,基本保存完好。基座上,繪有紅、白兩色,繪製有護法獅子等圖案;另一處為塔林,位於杜康殿東側坡下,共9座,形制大小基本相同,以「1、2、3、4」的方式排列,塔林呈土黃色,毀壞嚴重。

  宗山,位於遺址最東端的一小山包頂部,名為「克松朗傑宗山」。據傳為古格王國後裔米旺朗傑所建。建築面積為7000多平方米,現僅存牆體。宗山之對面山梁,還有廢棄的房屋建築,為皮央寺州日址。窟洞的分佈相當密集,環繞山體,層層分佈於山腳、山腰和山頂,大部分可能為民居。洞內遺有被煙燻黑的痕跡。洞形狀有單室、雙室、多室之分,還有上、下分層貫通的雙層洞室。  

  平面形狀多呈圓角矩形。粗略統計,總數可能超過2000座。這表明,當時居民的人口密度遠遠超過今天。皮央遺址規模宏大,建築遺跡種類豐富。根據在遺址中所擷取到的鐵鎧甲片形制來看,與古格故城的洞內同類器物基本相同,貢康洞中還保存有戰刀數柄,也與古格同類器物基本相同。

  現在我們去的是東嘎石窟群,它離皮央約2公里,位於東嘎村北土山岩之上。它是西藏迄今發現的最大一處佛教石窟遺址。

  石窟的類型包括供佛禮拜的禮佛洞、修行起居的僧房窟、堆放雜物的倉庫窟以及安置高僧骨骼的靈塔窟等。其中,禮佛窟中殘存著大量繪製精美的壁畫,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屬阿里最古老、最早期的壁畫。

  壁畫大致上劃分為10類題材,即佛像、菩薩像、各類女尊像、高僧祖師像、護法神力士像、供養人像、佛法故事、說法圖、禮佛圖、密教曼荼羅、各種裝飾圖案紋樣。

  這些當中,最為精彩的是曼荼羅,繪得非常精彩。其顏色淡雅,特別精細,很具研究與考證價值。壁畫上的動物裝飾圖案也非常吸引入,造型獨特,5U致美觀。洞中,供養人的形象也繪得很生動(供養人即是出資開鑿石窟並弘揚佛法,同時千古流芳之人物)。他們就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寫真。供養人,無論男女都身穿一種帶著三角形大翻領的服飾。袖長過手,衣領、衣邊、袖邊上均鑲有花或圖案。男子頭戴一寬沿帽,或扎頭巾;而女子則多梳髮辮,分數股盤繞在頭頂,佩以頭飾。

  菩薩的服飾特點基本一致。束高售,頭戴三花、五花寶冠。耳飾大環,佩項飾,或有理珞。上體赤裸,佩有臂釧、手鑼等。結跏趺坐於蓮台之上,雙手持物或結印,身後有頭光、背光環繞。菩薩像中的觀音菩薩多作立姿。如東嘎1號窟中,所繪的11面觀音像,體態豐腴,面容嬌美,亭亭玉立,神情動人。在造型藝術上,最富於變化的則是各類女尊像。她們造型生動,變化豐富,是西部石窟壁畫中最為精美的部分,很具高超的藝術水準。用富有彈性的線條,勾勒其輪廓,用具有明、暗變化的暈染法,突出其豐滿的女性體態,塑造出一個個豔麗動人的「壁上美人」。

  石窟中飛天,同印度、新疆、敦煌等地的佛教石窟藝術一樣。飛天,是東嘎石窟壁畫中最為生動活潑的「小天使」。飛天,也稱為「犍達婆」。在佛國世界裡,是一種能飛行於天空中的供奉菩薩,其職司在佛說法時於天空中散花,能奏樂、善飛舞,且滿身香氣四溢,故又被稱為「香音之神」。在東嘎石窟中,飛天 主要繪製在曼荼羅上方的兩側以及佛龕中佛像的兩旁。她們頭戴花冠,上身或袒露,或著緊身短袖衣。雙手持樂器或供器。有的頭頂上遮蓋有華蓋。飛行的姿勢,都是上體仰起,但雙腳的姿勢各有不同。有的一足伸直,一足從膝部以下向後彎    曲;有的則兩足均朝後翹起,膝部微曲。佛像上方所繪的飛天,雙腿與身軀的變化十分豐富多彩,再配以天衣、帛帶的上下飄飛,便產生出不同的飛行動態,充分顯示飛天千姿百態的風 貌。

  動物有龍、風、獅、羊、牛、馬、鴨、雁、像等不同的種類。有些動物並不是阿里高原的物種。還有一些動物則屬於佛教中的神化動物,如孔雀、摩羯魚、龍魚等,形象誇張多變,顯然是來自其他文化。這些圖案,尤其流行「對獸」這種構圖形式。如雙龍相纏繞,雙鹿對鳴,雙鳳對立等圖案。還有複合式的五鹿相環繞、八鳳相環繞、一虎逐三羊、一獅逐二羊等動物組合圖案。這些圖案,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可能受西域佛教的影響。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這種壁畫風格。

  植物圖案,以樹木為主,其他有花草、果物等。樹木多作背景出現,其形狀大多誇張成掌形、花冠形、蘑菇形、三角形等。花草中除了具有佛教特殊意義的蓮花外,在裝飾性的圖案中比較多見有忍冬卷草以及纏枝花草。這些千變萬化的花草樹木,幾乎把石窟的每一空白都裝點得流芳溢彩。



目的地

西藏旅游景点
拉萨旅游景点
林芝旅游景点
日喀则旅游景点
转经筒
山南旅游景点
昌都旅游景点
那曲旅游景点
阿里旅游景点

↑热搜词:珠峰 布达拉宫 纳木错 川藏线
快速查询您将去西藏旅游的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欢迎美国俄亥俄州都柏林的朋友来西藏旅游!

購物車

購物車當前 0 商品.
小計 : ¥0RMB
 結帳
語言: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mobile/手机版    貨幣: 
0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30-22:30

选择以下的方式马上沟通:

客服
热线

189-0891-0321
7 X 24小时客服服务电话

微信
客服

官方微信客服
顶部